首页 -> 2007年第5期
秘密特工
作者:[英国]斯特拉·里明顿 著 马道珍 陶 竹 译
知道什么?戴夫的话连他自己都觉得站不住脚。“我不想陷在迷魂阵里出不来,”韦瑟比的语气非常重。“这只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真正的任务是在这些嫌疑人有所行动前抓住他们。”
戴夫郁闷地点点头。韦瑟比靠在椅背上,稍稍和缓了一些。“詹姆士·安吉尔敦1945—1974年领导美国中情局反间谍组,早年服务于战略情报局,曾主持过该局二战期间在意大利的工作。曾与克格勃在英国的渗透特工菲尔比过往甚密。这个名字你有印象吗?”他问。
有些印象,但很模糊,因此戴夫摇摇头。
韦瑟比站起身,慢慢走回到窗前。他的语气现在更加平静了,几乎是一种沉思式的语气。“安吉尔敦是个美国人,中情局高级官员,担任反间谍处的领导工作多年。非常聪明,很受人尊重。但他相信了一系列叛离者告诉他的话,确信克格勃已经渗透进了西方情报机关的最高层。这种想法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其他一切事务都被排斥在外。这是典型的‘镜子里的困惑’出自艾略特的诗歌《小老头》。喻指怀疑一切的态度。。他看到的每件事都暗藏玄机,任何行为都迷雾重重,任何决定都有一个秘而不宣的动机,一切都不是表面看见的那样。”
戴夫发出闷声闷气的大笑:“是,我知道。我们这里还出了一个彼得·赖特军情五处特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在调查一个间谍案时认为军情五处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苏联鼹鼠,而且此人职位很高。赖特的结论得到了反间谍专家、时任军情六处处长迪克·怀特的支持。。”
韦瑟比拿起一支铅笔,笔头在办公桌上重重地敲着。“对,彼得·赖特犯了同样的毛病。他和他的伙计们甚至对罗杰·霍利斯1936年加入军情五处,1953年被任命为副处长,1956年升为处长,曾被怀疑是前苏联间谍。处长调查了很多年。纯属捕风捉影,纯粹是恶意的胡说八道,但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戴夫感觉非常窘迫,因为韦瑟比似乎把他和那个受蒙蔽的美国间谍头子以及彼得·赖特归于一类了。“我不认为我犯了妄想狂,查尔斯。”他委屈地说。
“我其实也没有这么认为,”韦瑟比答道,一边心不在焉地用一根手指抚弄着领带。“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事实,我没有精力为你的预感而担心。我很高兴你把你的担忧告诉了我,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证据。”他和善地笑了笑,这只不过让戴夫在会面结束后感觉更糟了。
可是,在楼下的自助餐厅喝着咖啡,戴夫还是忿忿不平。他理解韦瑟比不愿意认为情报部门内部可能有人在帮助嫌疑人,但是他那种激烈的反应让他费解。戴夫感觉韦瑟比本人也有同样的想法,接着又否定了。他根本不打算
追查这件事,戴夫酸酸地想,但是韦瑟比实际上并没有禁止他这么做,想到此,戴夫稍稍高兴了一点。
三十一
利亚姆·欧菲兰极其不能容忍不确定的事。这使得他对待犹豫不决或者思维不清晰的学生特别没有耐心,其急躁的臭名尽人皆知。现在,这也让他对自己失去了耐心。因为“法尔肯纳小姐”造访之后,他不知道该做什么。
“睡狗”不能惹,“睡龙”更别碰英文中有“莫惹睡狗”的说法,意为“不要自找麻烦”;而“龙”在英文中为更为凶猛的动物。;他也有点想采取这样的策略,因为他能感觉到吵醒它们可能带来危险。如果伦敦的那个人认为身后还有这些顾虑,那么他也许不愿意让欧菲兰再度出现,否则家中的黑绵羊又会突然回到羊圈里英文中“black sheep”意为“害群之马,败家子”。。
谁知道呢?也许那个人吓坏了,把一切都说了出来。欧菲兰迅速想到自己是否会因为招募了他而被起诉。接着他又提醒自己,他们从未真正要求那家伙做过什么事。
可是,他又有另一个想法——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过去了,他开始意识到这个想法更占上风——他还是想唤醒点什么,哪怕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吧。过去了这么多年,他招募的那个人怎么样了?他会不会有许多改变?结婚了、安居了、竭力想忘却他的生活曾经被另一种任务所主宰?或许他心头的火焰还在燃烧?他依然和欧菲兰一样厌恶目前北爱尔兰的这种卑鄙、虚伪、无异于背叛的和平吗?
最终好奇心取得了胜利。他开始以一种久违了的活力投入了工作,他的心情兴奋、担心参半。他打了十几个电话,终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号码,是个手机号。开始的三次拨号都被对方挂断了。最后,在批改一摞一年级考试卷的间歇,他又抽出五分钟再次拨打了这个电话。这一次,对方立刻接听了。
欧菲兰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诡秘的笑容。“你好啊,”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等了一刻,对方的回答似乎让他很满意。“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如此精明。现在,你听我说,我打扰你是有原因的,不过,你本该给我打个电话。你太不应该了。但是有个女人来找我问了些问题。
“我还以为那会引起你的注意。说什么?我当然能。我看,她有三十多岁,三十五六岁吧。浅棕色头发,齐肩,绿色的眼睛,中等身高。着装比较时髦——一点没有官僚派头。其诱人之处在于她的轻快活泼,善于辞令。比我原先想的要聪明的多。她说她姓法尔肯纳,来自国防部。我努力做出相信她的样子。我们都是有头脑的人,不是吗?”
三十二
“还在怀疑吗?”查尔斯·韦瑟比从菜单上抬起头问道。他戴着角质镜架的阅读用放大镜,莉兹觉得这使他看起来有点教授的派头,尽管那套潇洒的浅灰色套装和锃亮的皮鞋在教师休息室里一定会显得格格不入。
“关于那个双重间谍?没有,”莉兹语速很快地说,脸上的笑意表明她改变了原先的观点。“我想,说到底,我们也许是有问题。”
“我们先点菜吧,”韦瑟比说,向一个女招待示意了一下。“那样你给我讲的时候就不会有人来打扰我们了。”
调查结果让她很激动,她有些按捺不住想马上就告诉他,但是重大事件往往出现在看似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对此,莉兹已经习以为常。她知道即使是最平庸的细节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没赶上火车、孩子感冒了、手机电池没电了。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她选修了A级英文课程,迷上了W.H.奥登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最著名的作品有《两面讨好》、《看吧,陌生人》等。的诗歌,她还记得最喜欢的诗句中有一句写道,即使是最富戏剧性的事件也会“发生/在其他人吃饭、开窗或者百无聊赖地走路之时”。
他们的午饭地点定在“琐事饭店”,远离了泰晤士大厦以及那些漫不经心的注视的目光。这家饭店很雅致,引人注目的玻璃屋顶,位于曼彻斯特广场上华莱士典藏馆国家级博物馆,也是最成功的私人收藏博物馆。雕塑园里,四周是封闭式的。上午接到从爱尔兰打来的那个电话后,莉兹立刻请求面见韦瑟比。他提议一起吃午餐,莉兹觉得这不同寻常,因为以前他们只是在泰晤士大厦的自助餐厅里同桌吃饭,最近在诺福克皇家空军机场一起吃了三明治。
女招待终于来了。他们点了套餐。“我打算来一杯葡萄酒,”韦瑟比说,莉兹表示了感谢,也要了同样的酒。相对而言他今天似乎比较放松。尽管他生性拘谨,但他的幽默感让他不至于显得沉默寡言;有时候还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他可能变得非常健谈、突然间充满热情,对此,莉兹仍然会惊讶不已,虽然她喜欢。不过,总的来说,他通常保持一种温和、略带讽刺的客观态度。他是个冷静的家伙,但同时又能以最友善的方式表现出他的冷静,莉兹曾经下过这样的结论,她也常常寻思他对她是否也有同样的看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