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秘密特工

作者:[英国]斯特拉·里明顿 著 马道珍 陶 竹 译




  本来只是开个玩笑,却不料她反应如此强烈,他大吃一惊。他努力让她平静下来,但是她无法平静,继续恶语相向。他开始感觉有点慌乱,生怕当众出丑。他四下里苦苦张望寻求帮助,可是没有人施以援手——欧菲兰还在和沃顿夫妇谈得热乎,而当那个女孩粘上拜恩丁的时候那位健壮的学生就立刻逃开了。
  然后,拜恩丁再也克制不住了。他试过息事宁人,他试过道歉,终于,他也发了火。无疑他的话也不好听。
  “多半是这样,”故事讲到这里莉兹插了一句,几分钟之前她已见识了拜恩丁的坏脾气。“你还记得你说了些什么吗?”
  拜恩丁有点懊悔地盯着眼前空荡荡的桌面,“我说‘你为什么不回到你们的烂沼泽去?’我一点也不为说了这话而自豪。”他承认道。“但是她惹火了我。”
  盛怒之下那个女孩突然举起酒杯泼向他的脸。接着她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聚会现场,欧菲兰紧随其后,明显有些恼火。拜恩丁站在那儿,狼狈不堪,红葡萄酒顺着运动夹克的前襟往下滴着。
  第二天拜恩丁写信向那位老师道歉,但是没有回音。又过了几天,欧菲兰留了个条子在奥里尔学院的门房里,取消了他们的下一次论文指导;十天后,他又一次取消指导。随着论文截止日期的临近,拜恩丁将他的论文章节提交给欧菲兰以求得他的正式首肯。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预示着不祥的沉默。打破沉默的是一张寥寥数语的便条:
  亲爱的拜恩丁
  留信给你是为了告诉你秋季学期我即将离开牛津去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任教。因此我恐怕无法再指导你的论文。读了你的章节的初稿,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建议系里同意你继续下去。
  你的真诚的
  L.K.欧菲兰
  
  “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或收到他的信,”拜恩丁说着摇了摇头。“我倒不是想见他。那会儿我太忙了,想保住我的位置。我去了系里,他们不是很同情我的处境——欧菲兰在信中对他们说我第一年的论文不合要求。最后时刻我在本院找到一位老师愿意接受我,可是关于这个论题他知道的比我少得多。
  “那件事实际上结束了我留在大学任教的机会——要想在大学里任教你得有强有力的支持者。所以我拿到文学硕士就开始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当我在这儿申请工作的时候,我自然就没有把欧菲兰列在我的介绍人名单里。但是我猜他从哪个角落里又给挖了出来。他不可能为我说什么好话,我很吃惊我得到了这份工作。”
  “事情没有那么糟,”莉兹说。为什么欧菲兰先是鼓励他,后又试图毁掉他?他真的这么做了吗——欧菲兰究竟在搞什么鬼?
  “不管怎样,”拜恩丁说,故事快讲完了,看上去比较轻松,“听到他被杀我也难过,但是别指望我悲痛很久。说到他的死因,我能说的就是他不是同性恋。绝对不是。”他满腹狐疑地摇着头。“想想和那个傻丫头说话我其实是想帮他的忙。”他大笑,毫不掩饰他的怨恨。“难怪人们说好心总没好报。”
  他说完了,和莉兹、佩吉一同坐着,好一段时间没人讲话,房间里惟一的声音就是佩吉的铅笔发出的微弱的沙沙声。
  莉兹只有一个问题。“你介入之前和那个女孩闲聊的学生叫什么名字?”
  拜恩丁半带笑容看着她。他的傲慢劲儿又来了。“这真是历史上最奇怪的审查约见。你说你是在核查我的资料,而我们一直谈的是欧菲兰。老实说,莉兹,你想要什么?”他抬起一只手好像要阻止任何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这里由你来提问,非常感谢。那小子名叫克拉普顿。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艾里克·克拉普顿——他的那首《莱娅》是我最爱听的歌曲之一。”
  “他是橄榄球运动员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拜恩丁问,他的惊讶不是装出来的。但是莉兹已不再听下去,脑子里只有令人懊恼的念头。她正努力理顺三个完全对立的故事。如果我能把它们理顺,她想,我就清楚谁是那个双重间谍了。
  
  四十三
  
  朱迪思·斯普拉特请了病假,因此来找戴夫的是罗兹·拉夫。她有了一些什么变化,他想,可又说不清。首先,她穿着时尚的裤子、深红色的短衫看上去更老气。再有,她的头发扎到后面了。他决定他可不能让她忘了他们的晚餐约会,自从在沃金汉姆发现了恐怖分子的藏身之所,他们的约会就一拖再拖。
  “我们从旺提杰镇警察手中拿到了底盘标号,”她宣称,“我已经和德国的生产商联系过了,他们承诺今天给我回话。”
  “他们会告诉你它运给了哪个经销商。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知道。剩下的事就靠英国车辆管理局了。”
  “多长时间?”他焦急地问。
  “你有绳子吗?”她笑着问。他意识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最大的变化。她更加自信了。她已不是那个甚至一个月前还有点腼腆的女孩。
  “我们的约会如何安排?”他问。
  “太忙了,”她一本正经地说,但同时又透出些顽皮。
  “是你忙吗?”
  她郑重地点点头。“你也忙。”但是她的有点狡黠的笑容又给了他希望。
  
  四十四
  
  她说不清为什么,但是她感到有人在那儿。门道里,隐蔽处,或者车后面——但是肯定有人。
  佩吉首先有这种感觉是在她刚刚走出泰晤士大厦沿河走向地铁站的时候。快要到泰特美术馆的时候,她以为有东西从包里掉出来。她本不会理会到身后五十码开外的那个黑影,如果不是它也突然停下来的话。这是个男人——她不知怎么地肯定这是个男人——虽然当她向着远处的那个身影张望的时候他已经消失了。
  不要多疑,佩吉对自己说。她但愿自己参加过反侦察课程的训练。她所了解的那么一点让她感觉那简直就是魔法——业余人员当然干不了。她在午餐以及偶尔的喝咖啡时间结识了戴夫·阿姆斯特朗,他描述过一次三十多个人参加的侦察行动,没有一个被发现。
  她对自己发现尾巴的能力不自信,但她那时并没有在执行侦察任务,她的工作只是调查和分析。加入军情六处的时候她已经被告知过几年她有可能被派驻国外。那也是吸引她的部分原因。那时她将参加一些课程,接受行动训练。他们说在国外的小情报站里每个人都要参加行动。调查员、秘书,甚至妻子都要应征投递情报,为谍报人员住所提供服务,有时还要执行接头任务。她对此充满期待,但是还要再等几年。
  同时,和莉兹·卡莱尔在军情五处一同工作期间,佩吉找到了一种紧迫感,而且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她喜欢那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感觉到每个人都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在任务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但是她感到对执行第一线行动任务她还准备不足。
  被盯梢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她决定检验一下。她右拐上了沃克斯豪尔桥路,停在一栋灰泥墙面摄政时期样式的大厦宽敞的柱廊下,这栋楼早就被分隔成了几间写字楼。她藏在一根柱子后面,观察了几分钟,但是没有发现有人跟上来。
  别再幻想了,她对自己说。她很庆幸她先前的判断是错误的。她本以为自己的判断没错,为此她感到有些窘迫。清晨一过,皮姆里科地铁车站几乎没什么人,她走进去,踏上下行的自动梯时身后一个人都没有,对面也没有人乘自动梯上行。在她等候开往维多利亚的列车进站时,月台上只有两个人——一个年轻的黑人妇女在候车处的凳子上坐着,更远一些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年男子。
  在维多利亚她换乘环线,赶往她的第一个约见地点。这一个约见不会很长,佩吉想,让她感到有点兴奋的是她的第二个约见,在基奔。
  她深入调查了帕特里克·都布森的爱尔兰大家族,发现其中的一个分支三十年前搬迁到了伦敦。她要探明这些堂亲是否认识都布森——他自己曾声嘶力竭地否认和爱尔兰的家族有任何接触。佩吉佯装成伦敦大学学院社会学系的学生,正在写一篇关于生活在伦敦的爱尔兰人的论文。这是一个她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个角色她不难扮演。火车停在南肯辛顿时,她打开文件包,拿出整理好的家族谱系表,但转念一想,她最好把第一个约见的备忘再过一遍,即使这个约见并不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