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秘密特工

作者:[英国]斯特拉·里明顿 著 马道珍 陶 竹 译




  在多萝西·菲尔德曼家的起居室里,也就是五金店的楼上,威利·伍兹舒舒服服地坐在多萝西的圈椅里,那只老猫以斯帖和一架高倍望远镜分享了他的双膝。
  五天前多萝西凌晨三点钟的那个报警电话结果证明是一件好事。A2组的每次秘密潜入行动都要预先告知特别支队。收到地方警察有关多萝西电话报警的消息后,特别支队迅即打电话给A2组指挥中心和他们商议对策。很明显,首先要打消报警者的疑虑,一种做法是简单解释一下她所看到的“入室行窃”是场误会:保险丝烧坏了,店主人叫了几个朋友来换保险丝——诸如此类。特别支队的人编起故事来个个能说会道。但要是到了白天她和店主人提起那个周末的事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因此他们决定在这个老太太身上冒一次险。星期六凌晨三点半,特别支队的警官坐在多萝西·菲尔德曼的起居室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用尽可能模糊的词语向她解释说,街对面发生了些奇怪的事儿,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调查。一会儿提到9·11,一会儿又提到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多萝西欣然同意决不泄露一个字。更重要的是,她高兴地同意让他们使用她的公寓,作为一个固定监视点,这是个绝佳的位置。就这样,威利·伍兹坐在了她的圈椅里,他的一个同事坐在她餐厅里的桌子边负责通讯联络。他就像多萝西家的蜘蛛网中心的一只蜘蛛,与街上的人员保持着联络,同时还能观察书店附近的风吹草动。
  
  负责协调整个行动的是泰晤士大厦里的瑞吉·普维斯。他和几名同事正在指挥A4组成员并掌控着控制室的所有通讯联系,而此刻他们没有理会坐在一旁焦躁不安的戴夫·阿姆斯特朗。在戴夫的身后,汤姆·达特默斯来回踱着步;韦瑟比也不时地进来察看进展情况。
  在多萝西的公寓里,威利·伍兹依旧坐着耐心等候。快到三点的时候,一辆微型出租车在书店门前停了下来。司机是一名年轻的中东男子,他从临街的一边下了车,又绕过去为乘客打开车门。过了一会儿,一名年长得多的男子走下车。他身穿白色长衫,头戴一顶饰有金线的白帽。当他缓步走向书店时,那个年轻人跑到前面,为他打开大门。
  “‘狐狸’一号已到,现在进去了。”威利刚说完,桌边的那个同事立刻对着麦克风复述了一遍。“各队注意,”身在泰晤士大厦的瑞吉·普维斯说道。“‘狐狸’一号进去了,重复,‘狐狸’一号进去了。”
  紧邻书店的周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然,此时丹尼斯·鲁杰已喝干了咖啡,莫琳也把手中的织物放到了一边。A4组做好准备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不过,这只是增加些紧张的气氛,因为除了等待根本无事可做。
  泰晤士大厦里,朱迪思·斯普拉特来到控制室。她高挑的身材,面容姣好,任何情况下,无须刻意为之,她总是显得端庄、优雅。
  “有个电话,”她对戴夫和汤姆·达特默斯说。“是打给书店的。通话时间不长。”
  “打电话的是什么人?”汤姆·达特默斯问。
  “难说。书店主人接的,打电话的人问拉什德在不在。说的是英语。”
  “拉什德到底又是什么人?”戴夫问。
  朱迪思耸耸肩,仿佛是说“你告诉我啊”。“店主说店里没有人叫那个名字。然后对方就挂断了。”
  汤姆问:“我们知道是谁打的电话吗?窃听到什么没有?”
  “麦克风里没传出什么。根本没有‘狐狸’一号的声音。只是别的什么人随意的闲聊,还有喝咖啡的声音。但是电话追踪结果刚出来,是阿姆斯特丹的号码。我现在就联系这个号码。给我十分钟。”她拿起了电话。
  
  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情报安全总署办公室,彼艾特·阿宾克正要去拿电话,这时电话铃响了。他迅速抓起电话,说:“阿宾克。”
  “彼艾特,我是朱迪思·斯普拉特,从伦敦打来的。”
  阿宾克大声笑起来:“我刚把手放在电话上要打给你呢,你就打过来了。”
  “为什么?”
  “我们对阿姆斯特丹的一幢房子实施了监控,那里住的不像什么好人。最近我们监听到那里总是在喋喋不休。因特网,还有电话。那里有个人刚才拨了个伦敦的号码,我正要打给你问问你们是否能找到那个地方。”
  “是北伦敦的一家伊斯兰书店,也是我们要找的一些人接头的地方。今天他们本应该出现,但迟到了。”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不知道,问题就在这儿。我们的一个人见过他们一次,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不过你们那边打电话的人要找拉什德。”
  阿宾克嘿嘿一笑。“这个帮助可真大——就像在荷兰找姓‘詹’荷兰的一个大姓。的人一样。”
  “我知道。但是这件事似乎跟荷兰有一些联系。”
  “我们会查数据库的,别担心。但是我干吗不把图片库传给你呢?”
  “你真懂我的心思,彼艾特。我就是为这个才打电话给你的。”
  
  截至三点半,威利·伍兹已三次通知泰晤士大厦目标没有出现;四点钟,瑞吉·普维斯还在忙着让各队保持警惕。他命令莫琳和利伯特·约翰逊坐上丹尼斯·鲁杰的出租车,指示这个喜欢争辩的一对儿驾车到附近转转,不要走远。终于,那个伊玛目离开了书店。他的离去让A4组各个分队长出了一口气,同时他们不露声色地尾随其后。
  但是那个伊玛目的离开意味着那三个年轻男子就不会来了。然而,普维斯还是让他的人分守在各处,在无望中一直等到六点钟,店里的员工回家了,书店也关了门。威利·伍兹也把他的圈椅留给了他的同事——当晚八点会有人来接替他的工作——回到了泰晤士大厦。惟一的线索就是那个伊玛目。戴夫还在控制室里,心里在祷告,求你了,上帝,让他带我们找到他们吧。
  
  一个小时后,查尔斯·韦瑟比和汤姆·达特默斯、戴夫·阿姆斯特朗一起呆在控制室里,沮丧地(但倒不完全出乎意料)获悉阿布·赛伊德已直接搭车去了希思罗机场,登上了前往法兰克福的航班,踏上他返回拉合尔的第一程。
  阿布·赛伊德被升格进了公务机舱。安检也没有对他随身携带的提包流露出明显的关注,他顺利地通过了护照核验。
  他的托运行李,一只很旧但是却相当结实的“新秀丽”享誉世界的箱包品牌。箱子被彻底检查了一遍。在外发行李处,两名经验丰富的海关官员,还有一个特别支队的警官熟练地将它从输送带上取下,对它细细梳理了一遍,他们想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以提供那天下午没有在书店露面的三名年轻男子的身份和行踪。
  他们一无所获。事实上,甚至惟一能证明这个伊玛目来过英国的也就是箱底整整齐齐的一堆东西了。不管穆罕默德·阿布·赛伊德在逗留期间干了其他什么勾当,他还是忙中偷闲在玛莎百货的大理石拱门区分店英国最大的零售公司。买了六条新的拳击短裤。
  
  十
  
  对莉兹来说,这个处于梦想之颠的城市看上去非常澄澈。天空是一种浓郁的蔚蓝色,气温也慢慢接近几乎像夏天一样的华氏七十度。她和佩吉·金索文爬上了谢尔丹尼剧院的木楼梯,佩吉已是气喘吁吁了。很难相信毕业典礼竟然在这幢怪模怪样、又小又旧的楼里举行。据佩吉讲,这幢楼是克里斯托弗·雷恩英国建筑师(1632—1723),曾设计过五十多座伦敦教堂,最著名的是圣保罗大教堂。他的非宗教类作品包括牛津的谢尔顿剧院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图书馆。建造的,当时他年仅三十一岁。
  莉兹和佩吉到了顶楼,站在油漆过的圆顶木质阁楼向外望去,眼前的牛津大学与在底楼看到的密集到几乎要导致幽闭恐怖症的世界大相径庭。从这里看,教堂的尖顶和学院的塔楼鳞次栉比,仿佛悬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参差不齐、承载着历史的轮廓线。
  往下看,莉兹看到成群的游客熙熙攘攘地走在学院一条街(佩吉称为宽街)的人行道上。在街道稍宽一些的突出部位,小汽车整齐地停了一排;还有几辆车小心翼翼地往前开着,希望侥幸能找到停车的地方,最后又兜回来,因为在街道的远端,行人安全护栏挡住了去路。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