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最后一个匈奴

作者:高建群




  黑寿山在他的任期,遏制住了正在走向崩溃的农业经济,并且为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光荣告退,开始充当一个敲边鼓的角色。戴眼镜的大学生、年轻有为的白雪青,开始接替他的职务,拉起这一套车前行。
  黑寿山在他行将退居二线之前,已经脱下了几十年一贯制的中山装,开始穿一种带翻领和拉锁的茄克衫。他发现穿这种衣服有个很大的好处,遇见穿西装的上级领导时,他可以将拉锁拉得靠下一点,敞开脖子,这样,再配上两个扑扑闪闪的翻领,便仿佛西装了;而遇见穿着四个兜,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的领导,他立即将拉锁拉到尽头、下巴底下那个位置,这样,便又和中山装派保持了一致。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取宠于谁,我们知道,他已经无心仕进,他纯粹是为了应付各种场合,一为明哲保身,二为不影响工作而已。
  白雪青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穿了一件笔挺的西装,并且扎了一条有些醒目的领带,从而表明他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表明不论遇到什么阻力,他都不准备回头。知识是一个好东西,它不独对搞学问的杨岸乡有用,它对从事领导工作的白雪青同样重要,看来“学而优则仕”的用人制度还是有它的长处的。知识使他的头脑变得敏锐,知识使他更快地更少保留地接受新的事物,知识并且使他胸怀开阔,有一揽全局的气魄。
  人们认为白雪青是一个和黑寿山同样厉害的角色,同样地有大刀阔斧打开局面的本领。黑寿山的工作方法主要靠的是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而白雪青则是靠的年轻人的热情、驾驭全局的能力和不为任何羁绊所系的实事求是态度。
  黑寿山将很快就发现,白雪青有他自己的一套,你用起来的人并不等于你能永远攥在手心,在肤施城,黑寿山时代已经过去。
  白雪青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大抓工业。他明白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的那一天,则表明这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闭塞地区开始它的经济腾飞。他决心在他的任期内为这个目标服务。
  黑寿山关于工业方面的前期工作,为白雪青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在中央、省上各级勘探部门的辛勤努力下,陕北高原的煤炭储藏量已经基本探清。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几千亿吨。中国的最大的煤田在陕北高原,世界的第三大煤田在陕北高原。当推土机推开黄土山峁的表层,露出下面十几米、几十米厚的煤层时,所有的围观者在一瞬间都惊呆了。“长期以来,我们其实一直是端着金饭碗在讨饭吃!”白雪青说。
  在煤炭资源探明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经过将近十年的勘探,在打了无数的废井之后,某一天,终于从一口井喷出了石油和天然气,燃烧的天然气照亮了高原半边天空。——除了中国最大的煤田在陕北之外,中国最大的油气田也在陕北。人们这时候才记起石油这个名字,最初就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陕北考察后,予以名之的——“高奴有石油,可燃”等等,继而又记起,这里是中国内地第一口油井开钻并取得成功的地方,那是一九○五年的事。
  交口河炼油厂的建成投产,使石油和天然气,不再作为单纯的工业原料出售,而是经过二度加工,裂化为各种工业用油,成为商品,仅此一项,每年将为肤施财政拿回几十个亿来。继而,他们又进一步进行三度加工,成立聚氯乙烯车间,生产日化产品。
  附带说一句,那位杨岸乡当年的厂长,后来果然做了协理员,他把这归结于杨岸乡的说情。事实上,也是如此。黑寿山的刀子再快,但是研究到这个人的时候,他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他念及杨岸乡那一次尴尬的说情。所以说世界上的事情,只能做到个大致公平。
  煤炭工业的发展,更是声势浩大。国家在这里设立“八五”重点项目,购进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采煤机器,开始开掘作业面,以扇状的形式掀开地皮,取出煤层。而美国、日本的企业家,也纷纷赶来投资,并请求以开掘出来的煤炭予以偿还。部队也在这里征收地皮,建立煤矿。与此同时,肤施地区所属的几家市属煤矿、县办煤矿、乡办煤矿、村办煤矿、个体专业户所办的煤矿,也纷纷出现。
  这些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其实并没有为肤施财政带来相应效益。煤矿骤增,产量直线上升,但生产出现“高产值、低效益”,产、供、销严重失衡的现象,就是说,只见煤流滚滚,不见财源滚滚。那么,毛病究竟出在哪里?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煤炭滞销的原因是管理混乱,富了个人,损了国家。
  科学的管理是目前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的一条重要的生命攸关的经济发展经验,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管理日益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现在,煤炭工业的发展,也使肤施市的领导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严格地讲来,这也同时是每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过渡到工农业齐头并进的地区所必须经历和解决的问题。
  白雪青旋即带人东跨黄河,到煤都山西学习先进的煤炭统管经验,回来后,对肤施境内所产煤炭,实行了统一计划,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票证、统一结算五个统一,并制定了实施细则。煤炭实行统管后,防止了产、供、销失衡现象,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当然,就科学管理而言,这只是一个粗线条、一个方面而已,值得研究的事情还很多。细致的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里只是顺便提及,点到为止,以示一个农业地区向工农业齐头并进的经济结构过渡中的艰难而已。
  正当煤炭开始大把大把地为肤施财政拿钱之际,黑寿山及时向白雪青提出了警告。黑寿山认为,煤炭是昂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祖先为我们积下的一点阴德,悠着点开吧,不要轰轰隆隆地大干一场,图一时的痛快,把地下掏空了,留一片废墟给我们的后人。黑寿山的这种想法,主要是听到了一个内部消息:日本的企业家将这些四方四正的煤块,运回国后,在海底挖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储藏室,重新掩埋到地下,他们明白世界能源危机的来临将为期不远,到那时,即便燃料动力可以取得替代物,但是,煤炭为现代工业提供的化工原料,却是别的物质无法替代的。
  对白雪青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忠告,这足以使他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从而开始采取制约措施,控制煤炭资源的盲目开采,限制煤炭生产的进一步扩大,等等。
  按照公文语言,石油和煤炭,成为肤施工业发展的两个龙头。
  两个龙头之外,再加上一个龙头,这就是轻纺。陕北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变,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又刺激了轻纺工业的发展。第一毛纺厂之外,第二毛纺厂又建立起来。至此,陕北高原的工业布局基本形成。
  在工业和农业交替着步子前行的时候,下一个重要的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交通问题。白雪青号召所有的吃地方财政的单位,勒紧裤带,年财政费缩减百分之三十,用于铁路建设,并且动员广大民工,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无偿为铁路修筑出力,为这条经济大动脉早一天横贯陕北高原尽力。在铁路丁当动工的时候,他又带领一群能言善辩的部门领导,跑中央,跑省上,四处叩头,八方拜佛,终于将这条铁路纳入计划项目,成为一条国家、省上、肤施财政三级各投资百分之三十的重点项目。时值一九九一年底,第一列火车进入肤施城,面对这座高原名城,汽笛足足鸣叫了半个小时。下一步,铁路将继续向北延伸,一直要横穿高原,与包神铁路接头,从而成为我国一条横贯南北的经济动脉。
  当时间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当肤施市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以后,雄心勃勃的白雪青,又在思谋下一个经济发展战略。他计划将陕北高原,建成一个经济特区,而这个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凭借轩辕黄陵这个旅游资源优势。
  肤施市所属的黄帝陵,每年要接待大量的中外游客。
  黄帝陵建在一个叫桥山的绿阴葱葱的山包上。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桥山的东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西侧,是横亘绵延的子午岭。轩辕黄帝头枕子午岭,足濯黄河,溘然安卧;而他的南边,右手的地方,是肥沃的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北边,他的左手的地方,是鄂尔多斯高原。同样属于他的苗裔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分列他的左右,他用双手将他们紧紧牵在一起,而安然高卧时,谛听着子孙们后来的脚步,并不时给他们以祝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