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我的丁一之旅
作者:史铁生
夏娃于是或行或止,无忌无碍。
即便是孑身伫立,在丁一来看娥与夏娃也是曼妙如舞!即便是默坐呆望,在丁一看来娥与夏娃也是呐喊如歌……
“来呀,”娥喊他:“快来呀!”
“可是,这墙?”丁一故作犹豫地指指那条竖线。
“但这也是一个女人的想象,”娥向他张开双臂。“你要演出我的想象,墙就不是你的阻碍!”
丁一一个箭步冲过“墙”去。
随后的一切你去想象吧,无论是优雅还是狂浪,必都是舞蹈,必都是歌唱,必都是梦愿与呼唤,是心魂在肉身之外的相遇……
可这情景不有些滑稽吗,一个衣冠楚楚,一个赤裸坦然?但当他们移步镜前,那情景却意外地令人怦然心动,令人感恩戴德:在娥与丁一的身后,或衣冠楚楚与坦然赤裸之间,一缕天光悄然铺展,好似天堂的窄门敞开,好似伊甸之风正吹入人间……两个人并肩伫望,良久无言,但心里是同样的一句话:你可见过这样的平安?你可见过吗,这样可笑却又是这样地平安?
——唔唔,我见过,我见过!在一幅题为《草地上的午餐》①的画作中我见过:一个赤裸的女人,和两个衣冠楚楚的男人,围坐在林间的草地上,怡然自得地小憩,交谈;不远处的小溪中还有一个女人,撩起裙裾,正自弯腰戏水……一幅多么安详的图景,多么震撼人心的和平!他们是谁,他们都是谁?是在何时何地?是那位画家早已梦见了此丁此娥,还是这亘古的心愿从未断灭,至今以至永远都会是这人间的梦?
108无标题
当他们气喘吁吁躺倒在地板上时,娥说:“然后呢?”
“什么然后?”
“结尾呀?一个好的结尾,对一出戏来说是再重要不过了。”
“噢,结尾嘛……有人敲门!”丁一猛想起不久前的那个“无墙之夜”。
娥一惊,坐起来,冲着门口问:“谁呀?”
没人应。
“可能是邮递员。”
“是吗?”娥侧耳再听。
“还不赶紧去看看?”
娥慌忙地到处找衣服。
那丁忍俊不禁:“不是现在,我是说结尾。”
“结尾?”
“咱不是在说戏剧的结尾吗?”
“咳,你吓死我了!”
“你那么胆儿小?”
“废话,你看我这样子!”
“这样子有啥不好,尤其要是坐在‘街’上?”丁一拍拍身旁的地面——不知何时他们已经滚到那条横线之外了。
娥开怀大笑,索性跳起来,踩住那条横线喊:“岂止是坐在‘街’上?我还要站在‘墙上’!”
109剧本《空墙之夜》
随后丁一写了个剧本,就叫《空墙之夜》。
“不过呢,”他对娥说:“这回可不止两个角色了。”
“哈,”娥笑道:“那就怕它永远只能是个剧本啦。”
“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除非你妻妾成群,或者我人皆可夫。”
俩人笑了一会,丁一开始讲他的构想。
“在我活得最无聊的那些日子里,我常一个人离开家,一天一天地到处乱走,走到哪儿算哪儿,累了歇一会儿,歇够了再走。歇着的时候我就盯着随便哪座楼房半天半天地看,觉得真是神秘。不知道你这样看过没有?”
“嗯,你说。”
“你要是看过你就会觉得神秘,而且滑稽,而且这人间真是悲哀。一个个窗口,一盏盏灯光,紧闭的窗帘后面毫无疑问各有各的故事,一家一家正在上演着不同的剧目。一排排一摞摞的窗口紧挨着,你觉得他们离得是多么近哪!可实际呢,你知道,却是离得非常非常远,远得甚至永远都不能互相找到。”
娥捧一杯茶,坐进藤椅:“嗯,接着说。”
“要是没有那面十几公分最多几十公分厚的墙,你想会怎样?你就会看见两边的人其实经常就是那么面对面地坐着,眼对眼地看着,甚至床挨床地躺着,睡着……你甚至要担心他们的梦会搅到一块去,互相影响,互相交织,混淆成一个。可实际上,你要想绕过那道墙真是谈何容易,你就算翻山越岭绕着地球走上一圈你也未必就能走到隔壁。你可以十几个小时就到非洲,就到南极,可你敢说你用多长时间就能走到隔壁吗?你到南极跟企鹅亲密亲密也许倒要容易得多,到太空,到别的星球上去走一走也并非是不可能,可你要想走到隔壁,走到成天跟你面对面坐着的那个人跟前,你以为你肯定能吗?也许你走一辈子都走不到!”
“好想法,”娥说。
“什么‘我们的世界’,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其实你不过是在一条莫名其妙的路上走了一趟,一条极其狭窄的路!一条条,一条条,有些曲曲折折偶尔相交,有些纠纠缠缠若即若离,有些南辕北辙老死不相往来。”
(丁一此语颇得史铁生赞同,他便忍不住又插嘴:“是呀比如我,偌大个北京我可不敢说我是北京人,我曾经不过是北新桥人,后来是雍和宫人,现在是水碓子人①。”我说那都未必,水碓子你都走遍过吗?我说:“我只敢说我曾经到过丁一,现在呢,正途经你。”)
“但也可以非常非常地大!”丁一对娥说:“你的想象,你的愿望,你的魂游梦走,你的谑浪笑傲……可以带你走得非常非常远,意想不到地辽阔!”
好哇丁一!我再次暗暗赞叹,赞叹他终于看到了这一点:我能走到的地方绝不限于你能够走到的地方,正如夏娃的游历也绝非娥所能及。
“比如说呢?”娥从丁一手里夺过剧本,有些急不可待。
“比如说第一场是在傍晚,”丁一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走,兴奋得仿佛一头困兽,“或者再晚些也可以,总之天还没有太黑,这时人们的心情都还没有脱离白昼,还在必须要遵守的白昼的规则里。
“整个舞台就好比是一处民居,一座住宅楼。但没有墙。但还是要有些横线、竖线代表墙,严格意义上的墙。就像马路上那些实线,你要是开车压了它警察会怎么说?‘嘿!本子,还有车,都撂这儿吧。什么,你有急事儿?有急事儿你就往墙上撞吗?再说你这车也开不了啦,废话,撞了墙能不坏吗?’你绝不能跟警察争辩说你其实什么也没撞着,车也哪儿都没坏,因为从后果上看你的车就是坏了,坏不坏的反正是先甭走了。——就像这样,墙,横着竖着在舞台上隔开七八个至少五六个单元。
“这第一场嘛,我想就叫‘近而远’。当然,那些横横竖竖的线并不真的是墙,只不过是些横横竖竖的概念。其实所有的墙都不过是一种概念。墙是人造的,人要推倒它还不容易吗?但是不容易,真要推倒它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就像实际上你那辆车反正是先甭走了。”
“棒极了,”娥说:“肯定有戏。”
“我做过一个梦:我背靠一面楼墙坐着,忽然背后一空,回头看时只见那楼的墙壁一下子都不见了,楼里的人们高居低住,左右相邻,该干吗的还在干吗,对墙的消失一无觉察……尽管如此,你还是能看出空墙的所在,还是能看出一道道无形的隔离。为什么?因为人的表情啊,因为人的行径,从人们举手投足的变化中你仍然能看出,墙其实还在。比如说神态自若的,即可料定是在四壁严密的围护之中。比如说神情骤变、谈笑忽然不像刚才的,那就是说他已经越墙而过,到了另外的场合。你不仅能看出空墙的所在,你甚至还能看出那一道道隔离的轻重不同,有些比较宽松,无所谓,有些就要严格得多,务需一丝不苟。比如说越过此一道隔离,你只需穿上短裤,而越过彼一道隔离呢,就务必得衣冠齐整,笑貌可掬。你会发现只有独处中的人才有彻底的解放,或者说是,最大程度的自由。”
“好戏,好戏。”娥轻轻地、但是夸张地鼓掌。
丁一说:“就比如‘裸体之衣’,现在这叫做‘空墙之壁’!”
丁一说:“其实到处都是‘空墙之壁’。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走在‘空墙之壁’中间!在大街上,在商场里,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无论在哪儿吧,甚至是举杯席间,满座高朋,你仍然可能是在空墙透壁之间。”
丁一说:“所以人要有个家。家呀,你会说家是多么好哇!没有别人,没有别人的干扰,没有别人的注目和挑剔,在一面面由砖石构筑或由概念竖立起来的墙的遮蔽下,围护下,大家都可以自由,平安,可以随心所欲。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请看第二场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